5月12日,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以“能源转型再出发:先立后破,稳步推进”为主题的能源中国论坛。会上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前副总裁朱民发表了题为“加大新能源投资,短期助增长,长期促转型”的演讲。
朱民表示,当前关于碳中和投资,全球已形成四点普遍共识:第一,投资越早越好、越大越好、越快越好;第二,投资集中在新能源和新能源基础设施;第三,在新能源投资中催生新型零碳产业;第四,短期促增长,长期助转型。
(资料图)
碳中和需要多大规模的投资?据中金研究院估计,为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,中国总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39万亿元,平均每年中国绿色投资需求约占GDP总量的2%。据麦肯锡估计,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,全球(69个国家,占全球排放量的85%)需要投入的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275万亿美元。
朱民指出,这些资本支出侧重于前期投入:2026-2030年全球在转型方面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目前的6.8%左右上升到8.8%,之后将有所下降。
然而,据中金估算,2021-2030年中国累计绿色投融资缺口约5.4万亿元,年均0.54万亿元。减排技术壁垒高的行业存在投资需求后置,将扩大未来绿色投融资的缺口。预计2031年后绿色投融资缺口可能会迅速上升到1.3万亿元/年以上。
“整个碳中和确实是需要规模巨大的投资,而且这个投资期限长、风险大,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。”朱民称。
这些投资将投向哪里?朱民表示,新能源是最主要投资领域,包括新能源、新能源基础设施、新能源相关科技创新等。
通过投资新能源,推动风电、光伏降成本扩装机,拓展绿氢的绿电转化场景,并稳步发展核电。
通过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,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加速零碳电气化投资,加强对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“新基建”领域投资,确保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有效支持绿色和高能效城镇化进程。
通过投资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科技创新,推动新能源领域创新和技术发展,支持新能源科技企业聚焦电子制造、IDC绿色化路径、能源互联网与功率半导体等领域,助力能源革命。
由于碳中和与新能源的投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丰富,具有规模大、期限长和风险高等特点,这需要新的投融资工具来满足需求,需要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投资工具创新。
“当前我国绿色投资结构中,信贷占了90%,债券只占7%,股权只占3%,这个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投资的需求。”朱民称,当前投资结构过于偏向银行信贷,是不能满足需求的,债券市场需要发挥作用。
当前,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最多为3年期限。2021年,这一区间的绿色债券占整体发行量的54%。但朱民指出,新能源投资都需要长期发展,与债券期限结构不匹配。
此外,朱民还提出,要改进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人结构。当前,国有企业(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)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导地位明显。2021年,按绿色债券发行数目算,国有企业在境内发行的绿债中占比97%,按发行金额算占比接近99%。
朱民认为,非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的绿债发行尚待改善,从中国债券市场上看,民营企业的发债占比有萎缩的迹象,要支持民企发行绿债。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热讯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