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广州12月11日电 题:建设者攻坚克难建高铁 赣深高铁开通助山区民众致富
中新网记者 王坚
北起江西省赣州市,南至广东省深圳市的京港高铁赣州至深圳段(下称“赣深高铁”),于12月10日9时开通运营,将赣深两地的最快地面交通时间缩短至3个多小时。
赣深高铁线路全长434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,全线共设赣州西、信丰西、河源北、惠州北、东莞南、光明城等13座车站。赣深高铁穿越了地质条件复杂的粤赣交界的崇山峻岭,其中建设难度不言而喻,现在该线路的开通运营,离不开背后建设者们的攻坚克难。
从深圳出发,一路向北来到美丽的客家古邑河源市,中铁六局承建的赣深高铁3标段就坐落于此,40.4公里的线路穿越河源市龙川、和平两县,地处粤赣崇山峻岭,还有部分丘陵地,与东江、浰江蜿蜒而行。
据介绍,中铁六局管段内桥隧相连,共有21座隧道、49座桥梁,桥隧占比达到85%。林寨隧道长6236米,新聚隧道长3967米,老石寨隧道2730米……这些隧道穿越地质断裂带,岩层破碎、节理发育,加之围岩裂隙发育且富水,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涌水、坍塌,组织难度大,安全风险高。
其中,林寨隧道是全标段最长的隧道,隧道岩石风化严重,施工过程中要穿越4条断层、4条裂隙发育带、1条侵入接触带,裂隙水丰富,破碎易坍塌。
面对困难,建设者们因“岩”制宜,采取灵活的策略应对岩层变化,在全隧设置1个斜井,增加4个作业工区分段进行施工,通过注浆加固保证隧道稳定,确保现场安全。
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标段内的其它隧道,围岩说变就变,让人捉摸不透。开挖后,隧道拱部常伴有渗水,也常会遇到大量流沙、破碎岩层带。很多时候,隧道犹如水帘洞一般,建设者们都得“冒雨”作业,偶尔还会出现碗大的石块掉落,危险无处不在。
对此,建设者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、安全、质量及施组措施,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,优化施组、工艺方案,提高施工效率。
河源和平地区则是地热资源丰富,温泉分布较多,是广东著名的温泉之乡,可这对于新聚隧道的建设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。建设者们刚进入隧道不久,腾腾湿热空气便扑面而来,让人闷热难耐,洞内平均温度可达35℃,最高温度甚至可达40多℃。掌子面工作人员作业超过3分钟,汗水就会流过脊背把裤子浸湿大半。最热的时候每天需要投送两卡车约3吨冰块帮助洞内降温。
岭南多山,穿过隧道就是桥梁。黄坭潭浰江大桥为双线高速铁路大桥,全桥长504.36米,共15跨,其中第12跨设计为1-72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结构,上跨浰江与和平县旅游公路,技术要求高、施工难度大、风险因素多,处于架梁通道的“咽喉”部位,特殊的孔跨结构给施工带来不小困难。
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,建设者们采取一次性梁体浇注的方式开展施工,共使用钢筋312.88吨,钢绞线69.4吨,浇注混凝土1760立方米。
除了黄坭潭浰江大桥,田龙特大桥、跨龙怀高速中桥、东岭特大桥的建设难度也不容易。一座座大桥的顺利建成,离不开背后建设者们紧密的协调配合与辛勤地付出。
随着赣深高铁开通运营,身处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的农民陈大爷喜上眉梢。他不仅可以乘坐高铁走小镇,也可以把他的百香果销往更远的地方。
建设初期,建设者们削平了三个山头,将预制梁场的选址往后山调整,这才为陈大爷保住了60亩百香果园。如今赣深高铁开通,陈大爷的百香果香飘千里,乡亲们也将走上一条致富路。
远远望去,建设者们用拼搏和奉献建成的赣深高铁,如同镶嵌在河源群山峻岭间的“珍珠项链”闪烁光芒,助粤赣交界的山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。(完) 【编辑:黄钰涵】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热讯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